找到相关内容820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宇宙结构论及需要正确领悟的几个概念

    理解的“物质”的概念。色的主要特点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特定的体质,表现为特定的形相。如人和动物的肉体、感知器官,及山河大地、光电石火等一切现象。色蕴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集合而成,称“四大”或“四界...刺激而生的感受,包括感觉、情绪、感情等心里活动,佛教将其定义为乐、苦、舍(不苦不乐)三种不同的感受。想蕴之“想”,意为“取相”,指与感官印象、名言概念等符号相联系的种种心里活动,包括知觉、思维、想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9.html
  • 佛教和现代科学--对传统佛教思想四个基本概念的现代审视

      内容提要:   本文从传统佛教思想的四个基本概念:“苦”、“般若”、“业”、“涅槃”出发,讨论...传统佛教思想的四个基本概念:“苦”(suffering)、“般若”(wisdom)、“业”(karma)、“涅槃&...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0241793.html
  • 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

    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  元培医专共同科学专任助理教授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郭朝顺  圆光佛学学报  第三期 (1999.02)  页45-72  ----------...重要的概念,尤其在中国佛教思想中,“佛性”这个概念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首要的课题。“佛性”概念,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众生内在的成佛的可能性。第二是佛之体性,或者说是佛之本质性。  关于成佛可能性的“佛性...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370099.html
  •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冉云华马克马斯特大学名誉教授中华佛学学报第五期 1992.07 出版(pp.31-48)----------------------------------...之一,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学术可以帮助宗教修习; 有的则视为学只是白费功夫,有碍修行的实际进展。 佛教传统对此一问题的看法如何,似未为宗教人士所深究。本文选择佛教的学术概念“多闻”为题, 通过考察《阿...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90.html
  • 《维摩诘经》中直心、深心及其相关概念的探讨

    众生之性质,一一相应    。 依於佛所说,可以看出:直心与不谄;深心与具足功德;    菩提心与大乘,一一对应。 虽然这一对对的概念,其所指涉    的意义, 未必两两相同,但同一对概念的含义,应有... 三、《维摩诘经》异译本中有关概念的翻译      《维摩诘经》现存的有三种汉译本, 除鸠摩罗什的译本    (以下简称秦译,代符为 K )外,另有更早的吴支谦的译本    (以下简称「吴译」,代符为...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439682.html
  • 《維摩詰經》中直心、深心及其相關概念的探討

    因此, 菩薩淨土之性質,與來生其國眾生之性質,一一相應 。 依於佛所說,可以看出:直心與不諂;深心與具足功德; 菩提心與大乘,一一對應。 雖然這一對對的概念,其所指涉 的意義, 未必兩兩相同,但同一對概念的含義,應有相當重 疊的地方。 所以「不諂」應是「直心」所含之義;「具足功 德」應是「深心」所含之義; 「大乘」應...

    王開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745302.html
  •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上)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上)  妙言  佛光山南天寺职事  提要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前期思想是透过“此在”(Dasein)来追问...工具性质的作用,并非真实的存在,其目的仅是帮助人体达真实的路径罢了。  因此海德格与龙树对于语言的看法,透过其存在论差异及二谛概念中可以理解:前者是透过在语言中得到人的规定性,来去除人主体化与二元对立...

    妙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4664836.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  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真理大学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林煌洲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六期(2001、07)  页1-23  ----------...msaara)六项概念学说其用词、意义、内涵、理论、学说、观点、立场是否相似或不同,藉此说明佛教学说是否受到古奥义书启发、影响。双方思潮皆同样关注人性沉沦此项重大议题,虽则双方一致关切何者为造成沉沦之因...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下)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下)  妙言  佛光山南天寺职事  三、二者实践内涵之比较  如上所说,海德格与龙树一致为消除二元对立的努力,充分展现在他们的语言概念中。但是二者透过语言所宣扬的理念及实践内涵,却有著差异:实践内涵即是包含了二者语言概念所要传递的精神与实践方式。首先,二者的差异即是在于:对“人”此一存在者,他们是如何看待与理解的。其次,是因为对于人的看法有不同的见解...

    妙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4764837.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王惠雯  第一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7.12出版 )  页35~46  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本文全文由...  壹、前言  本文主旨拟在比较、对观:朱熹“居敬”的涵养工夫理论所透显的道德实践意义,以及大乘佛学阐扬菩萨戒的前行基础──“发菩提心”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同异性。此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希望能够呈现...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4.html